倒茶小沙弥姬光奉师命恭送达摩回到山门,却见李良善一家还候在门口,一见达摩,如同见到救命稻草,一家三口倒头就拜,夫妻两口中说着:“吾等潼关人士,一路东行,京师洛阳等处医馆遍求医治小儿无门,若佛教大师再无良方,吾儿命不久矣,请大师看在我等信佛的面上,救救小儿性命。”达摩大师仔细观察小孩良久,然后对夫妻二人说道:“相见是缘,吾观贵公子吉人天相,且待老衲出手一试。”说完,不待夫妻两千恩万谢,就扶起夫妻二人,然后自己盘腿坐下,请李良善同样在其子对面托住李道育盘腿与达摩背对而坐,达摩对着道育后背,伸掌灵台发功运气,不久就见李道育的身体由上至下,依次颤抖,但气色转向红润,一炷香的功夫,达摩收手,李道育已可勉强独自站立,但站立不久,又委顿不起。达摩于是说道:“吾以瑜珈之气贯之,察其元气虽有阻滞,但精气尤可贯通,好在其年纪尚小,若吾假以时日,授以‘童子功’为底,‘洗髓经’为覆,三年可愈,不但可愈,还可强身健体,超于常人,但吾亦有不情之请,请施主同意贵公子在身体无恙后为吾护法五年,20岁后还身施主,可否?”中年夫妻惊讶不已,感激不尽,李良善说道:“大师神奇,吾等见识,若吾儿无恙,但凭大师所言而行。”
这时,旁边忽有人言:“大师技艺高深,西天而至,果有真道乎?”却原来是送客而至的小沙弥姬光,居然一直没走,看到达摩露了一手上乘武功后,忍不住发问,达摩仿佛对此问题早有准备,从包袱中拿出四卷梵文经书说道:“此为《楞伽经》,老纳不惜万里携来中国,吾观中国之根器,在此经最为相宜,若能依此而行,即能出离世间,往生极乐。”闻听此言,姬光做了一件众人意外之事,当即决定弃寺而走,跟从达摩,达摩大师居然不顾可能因此与少林寺更加交恶,当即应许慧可,一日之内,达摩收了两个灵童,不亦快哉!
于是,达摩在拒绝了李良善夫妻的留下帮忙要求之后,嵩山之巅,一老两小的三人在一山洞旁结庐而居,达摩为姬光剃度并赐法号慧可,是为达摩中土所收首徒,但达摩对道育的俗家之名感觉不错,加上他当时并未剃度出家,所以道育名号未改,不仅如此,禅宗不重名相,后续投入达摩门下的弟子,达摩都以“道”冠之,难道是因为慧可有慧道育有道?是为达摩大师特别看重慧可乎?还是看重道育乎?因为若干年之后,这二人分别以达摩的一技之长名满天下,自此日起,达摩终年在此山洞面壁,号称壁观修行,因为达摩每日必在此洞面壁修炼,千百年之后世称此洞为达摩洞。
其间,达摩定期会为道育治病,或为慧可、道育讲禅传武,但慧可与道育的兴趣明显不同,慧可还能协助达摩翻译《楞伽经》,道育只是一味练功强身,山上达摩洞山腰少林寺,虽道不同却相安无事,少林寺竟然也没有追究姬光破门而出之劣行,幸亏没有追究,若干年之后,师徒几人被认为是少林禅宗的开山鼻祖。
喜欢人生若只如初见请大家收藏:(m.dzshuo.com)人生若只如初见笔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